首页  > 知识资讯  > 正文
背景图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选择读文语音: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涉及多个方面。

认定标准

1、行为人主观动机

- 行为人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这种动机可以是积极的,即故意为之。

- 如果行为人因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事故,但未履行法定义务(如保护现场、抢救伤者等),则不构成逃逸。

2、客观行为表现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 逃离事故现场是认定逃逸的重要依据,无论逃离的距离远近或时间长短,只要行为人有离开现场的意图和行为,即可认定为逃逸。

- 如果行为人留在现场但未采取任何措施,或者在将伤者送医后偷偷离开,也视为逃逸。

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

-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在此基础上逃逸,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

标签:交通肇事 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法律上有哪些规定?由跃鼎网知识资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跃鼎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背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