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有哪些?
- 知识资讯
- 2025-01-12
- 979
权威指南与解析
在现代社会,职业资格成为了衡量专业人才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准,为了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和使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委,对职业资格进行了清理和规范,并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本文将对该目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权威指南。
一、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背景和意义
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七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进一步降低了就业创业门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公开、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目录显得尤为重要,该目录不仅明确了国家职业资格的范围,还规范了实施机构和设定依据,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职业资格过多过滥的问题。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计包含72项职业资格,分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两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有5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有13项。
1.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准入类(33项):这些职业资格关系到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且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教师资格、法律职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等,这类资格通常需要通过一定的考试或评审才能获得,并且持证人必须持续符合特定的从业条件。
水平评价类(26项):这些职业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确实需要,精算师、造价工程师等,虽然不像准入类那样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但这些资格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认可度,是评价持证人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2. 技能人员职业资格
准入类(13项):这些职业资格涉及对操作技能有具体要求,且可能影响到公共安全或重大财产安全,焊工、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考试,此类资格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从业者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除与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相关的职业工种外,73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已全部退出目录,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单位认定发证。
三、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接受社会监督,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实行动态调整,今后职业资格的设置、取消及纳入、退出目录,须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后,按程序报经国务院批准。
各地区、各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目录之外自行设置国家职业资格,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可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但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证书也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全国”、“职业资格”或“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
四、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对于违法违规设置实施的职业资格事项,国家将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对资格资质持有人因不具备应有职业水平导致重大过失的,负责许可认定的单位也要承担相应责任,这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资格管理的严格态度和决心,旨在确保每一个职业资格证书都能真正体现持证人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不仅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发展路径,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可靠的人才选拔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将继续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有哪些?由跃鼎网知识资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跃鼎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