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裁员有哪些法律规定?如何操作?
- 知识资讯
- 2024-11-05
- 967
企业在进行裁员时,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法律规定:
1、裁员情形:
-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2、裁员程序:
- 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 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 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 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 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3、优先留用人员:
- 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4、禁止裁员的人员范围:
-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企业在操作裁员时,应确保所有程序合法合规,避免引发法律纠纷,建议企业在裁员过程中积极与员工沟通,尽可能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决问题,以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员工的权益。
企业裁员有哪些法律规定?如何操作?由跃鼎网知识资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跃鼎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企业裁员有哪些法律规定?如何操作?”
